首页 > > 赤子影响 > 刘瘦云:“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赤子诗人奖研讨会发言

初夏时节,天朗气清。四十余位诗人云集正定古城,参加备受诗坛关注的第十二届“赤子诗人奖”颁奖盛典和研讨会,我作为东道主倍感荣幸,一道诗歌的光芒掠过正定的天空。

 

对于“赤子诗人奖”,向东老师上午的评价非常准确。他说“我有把握认定,在世界诗歌史上,赤子诗人奖是一个富有创建的奖项,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和独特品质的奖项,是一个文化创造。看看奖项设立者的赤子情怀,再看历届获奖者的赤子诗心,全都是非同一般的人,却又肝胆相照,可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赤子诗人奖是诗人宁延达先生对诗歌艺术秉承着浓烈的赤子情怀,凭借着个人一己之力打造的一个纯粹的民间诗歌奖项。毋庸讳言,当今文坛诸多评奖乱象纷呈,饱受诟病。而赤子诗人奖自首届开始,即倡导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提倡诗歌精神中的真性情、悲悯心、大情怀,尤其看重那些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忧国忧民、震动心灵的诗人作品。

 

此次荣获赤子诗人奖的是来自中原腹地乡村的诗人李双,初次见面给我的印象,是身材强健,表情坚毅,目光深邃。他和我一样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的北方农村,我们那一代人从小就饱尝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饥饿,而且内心深处积淀着许多屈辱的回忆,比如李双兄在发言中提到的关于“商品粮”与“农业粮”表格带给我们的精神层面的侮辱与伤害。如他所说,我们那个时候“无力回望历史,也不期待未来,只有屈辱的存在。”对于生命苦难体验的冷峻抒写,对于充满残酷与荒诞的现实生活的真诚呈现,以及字里行间无处不在漫无边际的深刻忧思构成了他诗歌作品的第一个鲜明特色。他诗歌作品的第二个特点是他对于西方诗歌的广泛阅读与深邃思考使他获得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与他始终站立在中原乡间大地上不露锋芒的冷静观察与客观描述相互映照,让他的表达突破了田园牧歌式的直白与肤浅,凝铸成一种冷峻锋锐的独特风格。第三个特点是他长于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强大叙事能力。作为先锋诗人,其精准的逻辑语言如同一柄精准的手术刀,锐利地突破表层的覆盖和遮挡,无比犀利,直抵要害。他令人惊叹地同时运用逻辑思维、哲学思维、空间几何思维、数学思维等等思维利器,心无旁骛地探索出一种独辟蹊径的诗歌写作路数,为读者呈现出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丰富艺术风貌,这显然得益于他笃定的诗歌信仰和长期自觉的艰苦训练,才确保他实现了对于一般现代诗歌的成功跨越,抵达了普通诗人难以企及无法逾越的艺术高度。

 

在此,我也不揣冒昧,提一点自己的个人见解。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孔子有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现代诗歌也应该具备认识、教育、审美三大作用。我们读《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唐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能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而读李双兄的诗歌,固然能够感受到深刻与犀利的思想锋芒,但是总感觉缺乏美的诗意,甚至有些作品,比如《吊死一只猫》、《尸体的事业》、《飞行的粪叉》……只看标题就令人产生一种生理上的难受。如何吸引更多的读者,让人们从中领略美好的诗意和审美的愉悦,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其实对于当代诗歌,诗人自己也有清醒的认知,诗歌创作“如何回归到与传统汉语的对接上,回归到文化传统上,回归到汉语诗歌还未完成的现代性建构之上,面临的困难也许要比后代诗人多。”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李双诗歌中弥漫的悲悯情怀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度拷问,赤子其人,赤诚之心,有足够的理由赢得人们的尊重与敬意。

 

虽然,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我们的生活还充满缺憾,我坚信,有诗歌在,我们就有前行的信念与力量。


前一篇:贺姗姗:在语言的大地上深凿 ——读李双的《土拨鼠诗集》            下一篇:没有了!

网友评论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发表于:2023/7/25 8:46:49 评论者:匿名网友 IP:106.114.159.*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