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活动发布 > 第二届“中国赤子诗人奖”揭晓

 

                                                 第二届“中国赤子诗人奖”揭晓     
    
    4月25日,由中国防灾网独家创办,河北省图书馆协办的“中国赤子诗人奖”,经过三个月广泛征稿和评委会的提名、评审,评委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最终决定将第二届“中国赤子诗人奖”颁给诗人王家新先生,以表彰他在多年诗歌创作,外国诗歌译介及中国新诗理论方面的建树。颁奖会初步定于六月一日在石家庄市河北省图书馆举行,届时将邀请获奖者和诗人代表出席,对获奖诗人的作品进行研讨,以及诗人对话、访谈等一系列活动。
    “中国赤子诗人奖”由中国防灾网于2013年创办,属中国民间诗歌奖项。主要是针对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当代汉语诗歌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个人予以表彰。该奖项看重诗人的赤子精神品质,提倡诗歌的真性情、悲悯心,大情怀,尤其敬重那些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忧国忧民、震动心灵的诗人作品。本着“民间、独立、公正”的评选理念,每年采取广泛征稿和评委提名的方式,最终评选出一位诗人。没有合适人选,可空缺。获奖者一生只可参评一次,终身荣誉。2013年首届“中国赤子诗人奖”颁给了诗人晴朗李寒。
       
 
中国防灾网为此奖设立了纯粹、独特的“六个一”奖励方式:
 
 
    1、一座奖杯:奖杯设计为中国著名美术师黄泥巴创始人黄老邪先生创作的露体小泥人,意为:不跟风、不装假、不谄媚、不凑数,挖掘中国的真诗人,真作品,维护诗歌的独立精神。
    2、一枚徽章:金质奖章一枚,高级工艺精雕制成。
    3、一本诗集:为获奖诗人印制精美诗集一册(获奖专刊),收入诗人近年力作100首左右。印行500册,赠送获奖者本人100册,其余赠送各省图书馆,著名高校图书馆及各大诗歌刊物。
    4、一瓶葡萄酒:法国文学家第•赛德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葡萄美酒和音乐、艺术一样,是可以用来欣赏和品味的。葡萄酒代表着高尚和浪漫,它标志着一种生活态度。无论是在灯光摇曳、遥远而沉醉的萨克斯音乐酒吧里,还是在五彩迷离、轻柔优雅的居室中,红酒总能带给人们各式各样的想象。选择葡萄酒意在表达获奖诗人的情怀作品像红酒一样隽永和美好。
    5、一个拥抱:颁奖者为一个美丽的孩童,由孩子在六·一儿童节为中国最重要的诗人颁发这一奖项,以期诗人能永远保持纯洁的赤子之心。
    6、一个微影像:获奖者颁奖全程进行影像录制,接受媒体访谈。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影像记录,作为可以珍存的美好纪念,将这一过程永远定格。
 
王家新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高中毕业后下放劳动,文革结束后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教师、编辑等职,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诗集《游动悬崖》(1997)、《王家新的诗》(2001)、《未完成的诗》(2008),《塔可夫斯基的树》(2013)、诗论随笔集《人与世界的相遇》(1989)、《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1997)、《没有英雄的诗》(2002)、《取道斯德哥尔摩》(2007)、《为凤凰找寻栖所》(2008)、《雪的款待》(2010)、《在一颗名叫哈姆雷特的星下》(2012)、《在你的晚脸前》(2013)、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选》(2002)、《带着来自塔露萨的书:王家新译诗选》(2014);编选有《当代欧美诗选》、《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中外现代诗歌导读》等。
王家新被视为近二十多年以来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创作的同时,他的诗歌批评、诗学随笔和翻译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北京大学教授吴晓东称王家新的全部写作“堪称是当代中国诗坛的启示录”。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德文诗选《哥特兰的黄昏》于2011年出版,英文诗选《变暗的镜子》即将在美国出版,曾多次应邀参加欧美一些国家和日本、韩国的国际诗歌节、文学节,并在国外一些大学讲学、做驻校诗人。2013年8-11月应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项目并在美国多地朗诵。曾获国内首届“刘丽安诗歌奖”(1996)、首届“中国当代文学学院奖”(2009)、首届“苏曼殊诗歌奖”(2011)首届“袁可嘉诗学奖”(2013)等多种文学奖,2013年10月获韩国昌原第四届KC国际诗歌奖。
 
王家新授奖词:
 
    王家新是智慧型诗人,他以极大的耐心和持久的创造力进入到了诗歌内部,作品不仅呈现了个人在历史阴影中的心灵痛楚,也揭示了诗人在文化错动中的历史重负。将个人经验与价值混乱、精神贫乏的时代构成一种紧张的对话关系,他的启示录式的诗歌方式自立一家,有着坚韧,清醒,独到的精神作风,揭露真相的同时也彰显出卓绝的文人风骨,显示出其精神上强大,纯粹的一面。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将第二届“中国赤子诗人奖”授予王家新先生,以嘉奖他在多年诗歌创作,外国诗歌译介及中国新诗理论方面的建树。
王家新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高中毕业后下放劳动,文革结束后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教师、编辑等职,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诗集《游动悬崖》(1997)、《王家新的诗》(2001)、《未完成的诗》(2008),《塔可夫斯基的树》(2013)、诗论随笔集《人与世界的相遇》(1989)、《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1997)、《没有英雄的诗》(2002)、《取道斯德哥尔摩》(2007)、《为凤凰找寻栖所》(2008)、《雪的款待》(2010)、《在一颗名叫哈姆雷特的星下》(2012)、《在你的晚脸前》(2013)、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选》(2002)、《带着来自塔露萨的书:王家新译诗选》(2014);编选有《当代欧美诗选》、《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中外现代诗歌导读》等。
王家新被视为近二十多年以来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创作的同时,他的诗歌批评、诗学随笔和翻译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北京大学教授吴晓东称王家新的全部写作“堪称是当代中国诗坛的启示录”。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德文诗选《哥特兰的黄昏》于2011年出版,英文诗选《变暗的镜子》即将在美国出版,曾多次应邀参加欧美一些国家和日本、韩国的国际诗歌节、文学节,并在国外一些大学讲学、做驻校诗人。2013年8-11月应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项目并在美国多地朗诵。曾获国内首届“刘丽安诗歌奖”(1996)、首届“中国当代文学学院奖”(2009)、首届“苏曼殊诗歌奖”(2011)首届“袁可嘉诗学奖”(2013)等多种文学奖,2013年10月获韩国昌原第四届KC国际诗歌奖。
 

前一篇:第二届“中国赤子诗人奖”评奖启事            下一篇:第三届中国赤子诗人奖筹备晚宴在石家庄举行

网友评论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发表于:2023/7/25 8:46:49 评论者:匿名网友 IP:106.114.159.*
测试